一橋飛架伶仃洋,伶仃洋里不伶仃。
近日,國家重大工程——深中通道通過交工驗收,標志著這座歷經7年前期籌備、7年艱苦建設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圓滿完成各項建設任務,工程質量通過“大考”,即將在萬眾矚目中“上崗”,并畫上珠江口“黃金內灣”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的關鍵“一橫”,開創(chuàng)粵港澳大灣區(qū)交通發(fā)展新格局。
整個深中通道總長度約24千米,雙向8車道,設計時速100千米,是集“橋、島、隧、水下互通”于一體、當前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。
其中,深中通道跨海段長達22.4千米,橋梁總長度約17.1千米,跨越伶仃洋3條主要航道。該項目通車后,將全面優(yōu)化珠江口東西兩岸交通,極大促進香港、澳門、廣州、中山、深圳、珠海等地的聯(lián)通,助力構建和完善粵港澳大灣區(qū)綜合立體交通網絡。
其中,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、中鐵大橋局等參與建設,為這項重大工程展現了“武漢建橋力量”的超強施工組織能力和建設水平,極目新聞記者通過梳理,展示其中建設的“尖板眼”。
國內首臺一體化智能筑塔機
讓270米高橋塔單日“長高”1.2米
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參建的深中大橋(原名伶仃洋大橋)是深中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,全長2826米,主跨1666米,通航凈空高度為76.5米,主塔高270米,相當于90層樓高,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,也是目前世界通航凈空最高的海中大橋。
自開工以來,該項目團隊充分調動資源要素,強化現場管理,發(fā)揚艱苦奮斗精神,安全優(yōu)質高效完成建設任務。
伶仃洋大橋的單個錨碇總重約100萬噸,是目前世界最大海中錨碇。錨碇的主要功能是承受大橋主纜的拉力,東錨碇將和西錨碇共同拉住伶仃洋大橋主橋近20萬噸的重量,相當于大橋可承受13萬多輛普通小轎車的重量。
為解決深中大橋全離岸海中淤泥地質條件下的錨碇建設難題,中交二航局項目團隊提出“鎖扣鋼管樁+工字型板樁+平行鋼絲索”自平衡柔性圍堰工法,實現45天快速成島,開創(chuàng)寬闊海域建造大跨度懸索結構體系橋梁工程的先河。
伶仃洋大橋單根主纜由199根索股組成,每根索股由127絲、直徑6毫米、中國自主研發(fā)的2060兆帕鍍鋅鋁鋼絲組成,這也是目前國內強度等級最高的懸索橋主纜鋼絲。每根主纜最大纜力超10萬噸,相當于能同時承受3艘中型航母的重量。
針對270米超高橋塔,該公司研發(fā)應用國內首臺一體化智能筑塔機,塔柱施工速度最高可達1.2米/天,減少高空操作人員近60%,降低了高空作業(yè)安全風險,將超高混凝土橋塔傳統(tǒng)建造技術升級為工業(yè)化建造技術,用機器代替人工,將工業(yè)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、標準化高度融合到橋梁建設中,為橋梁超高索塔建造帶來革命性轉型升級。
中交二航局該項目負責人表示,針對鋼箱梁節(jié)段超寬超大、結構形式復雜等情況,項目團隊研發(fā)建造了850噸級智能化纜載吊機,解決了大噸位、大跨度懸索橋箱梁節(jié)段吊裝同步穩(wěn)定性差、起重能力和起升速度無法保證的難題。
“天一號”首次架設3200噸箱梁
匠心創(chuàng)造世界建橋歷史新紀錄
總部位于武漢的中鐵大橋局,承擔了深中通道S07標段的工程:建設1.6千米中山側陸域引橋(含636片小箱梁預制),深中通道全線60米、40米混凝土箱梁的預制與架設,以及全線110米、60米、40米鋼箱梁的運輸與架設。
深中通道項目的箱梁預制規(guī)模大,單片箱梁最重可達3180噸,同時,現場需要50多種不同規(guī)格的混凝土梁型。
對此,中鐵大橋局深中通道項目部經理張愛民牽頭,由10名各級勞模、高技能人才及管理人才組建的“張愛民勞模創(chuàng)新工作室”聚焦智慧梁場建設,先后完成科技創(chuàng)新近20項。
在中山智慧梁場內,從材料進場到鋼筋加工、模板安裝、混凝土拌和及澆注、張拉養(yǎng)護、移運存放等全過程,實現了大規(guī)模智能化、自動化,原本100多人的廠區(qū)只需要30多人。
為了最大程度提升制梁效率和質量,深中通道項目在國內首次大規(guī)模將BIM技術融合應用于預制箱梁的全過程生產管理。通過BIM技術的加持,智慧梁場的鋼筋加工效率提升40%、生產全過程效率提高25%、勞務人員投入減少28%、作業(yè)工時平均降低40%?!芭c傳統(tǒng)預制場相比,每片箱梁的生產費用可降低4.02萬元,總計降低成本約3200萬元?!敝需F大橋局該項目負責人表示。
深中通道海域箱梁架設運輸線路長、穿越航道多,施工組織協(xié)調工作非常復雜,由中鐵大橋局自主研發(fā)設計的“天一號”船舶承擔運架任務。該船是大型海上運架一體船,自重1萬噸,最大起重量3600噸,最大起吊高度64米,于2021年初就進駐深中通道施工海域,是國內首創(chuàng)單體船型結構、全電力推進的海上架梁施工專用起重船。
在深中通道,“天一號”多次完成2000噸、3000噸箱梁的架設任務,尤其是在世界上首次架設3200噸箱梁,創(chuàng)造了世界建橋歷史新紀錄。此外,“天一號”攻克了梁體超寬、超長、超重、超高及較差的航道和施工水域等苛刻的施工難題,順利平安地架設梁體293榀,成橋約17千米。
跨海工程通車在即
助力粵港澳大灣區(qū)交通網絡
天塹通途,長虹臥波。深中通道地處粵港澳大灣區(qū)核心區(qū)域,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,通過連接線實現在深圳、中山及廣州三地登陸,分支連接廣州市南沙新區(qū)。
6月15日,深中通道交工驗收委員會認為,深中通道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完善,符合設計及技術規(guī)范要求,工序控制嚴格,工程質量合格,同意通過交工驗收。
深中通道順利通過交工驗收,標志著深中通道內優(yōu)外美、高質量建成得到認可,更標志著我國建造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的技術能力實現新飛躍。交工驗收通過后,該工程還需通過行業(yè)主管部門核備,才能正式具備通車條件。
目前,深中通道監(jiān)控中心已開始24小時值班,路政按預定線路有序展開巡查,相關設備、系統(tǒng)正進一步聯(lián)調聯(lián)試,項目距離正式通車再近一步。
據悉,深中通道是“深莞惠”與“珠中江”兩大城市群的唯一直連通道。深中通道通車后,從廣東深圳到中山的車程將從2個小時縮短到30分鐘以內,大大便利粵港澳大灣區(qū)的交流,將有力推進珠三角經濟、交通一體化及轉型升級,對構建和完善粵港澳大灣區(qū)綜合立體交通網絡,提高大灣區(qū)“硬聯(lián)通”和“軟聯(lián)通”水平,貫徹落實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等具有重要意義。